随着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创投机构正以“耐心资本”为纽带,深度参与硬科技领域的长期布局。正在举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多家科创企业代表及创投机构共同表示,创投机构作为耐心资本,更需要关注各类具备深厚潜力的技术产业赛道,聚焦硬科技投资,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面的长期支持。
3月30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硬科技投资与发展”平行论坛上,规模达100亿元的“中关村战新基金”正式对外发布。据了解,基金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壮大耐心资本,为一批优质硬科技企业加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实际上,创投资金正在加速涌入科创产业。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2月,投资案例数量513起,同比增加45%。投资热门赛道中,电子信息以半导体为核心驱动力,占行业总规模65.5%,人工智能同步升温,资本加速向政策强支撑的硬科技(半导体/AI)、医疗创新及区域产业高地集中。
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君联资本在筛选标的时重点关注“早、新、硬、大、难、长”六大特征项目。以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为例,该基金聚焦量子计算、商业航天等战略产业领域,已投资16家企业,涵盖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前沿赛道。“这些企业不仅技术原创性强,且大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对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强大辐射效应。”
工银投资董事长冯军伏对记者表示,创业投资作为科技创新生态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作用不仅是单纯的资本供给,更是推动科创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传统融资方式难以匹配科创企业高风险和长回报周期的特征。创业投资可以提供早期资本供给,破解融资难题。同时,创业投资通过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可以加速关键技术突破,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冯军伏说,“工银投资围绕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聚焦政策支持力度大、行业潜在增速高、未来增长空间大的重点行业,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中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
创投机构不仅可以为科创企业,特别是早期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从更多领域为科创企业赋能,加速企业的成熟。
“近期我们刚刚获得了中科创星投资数千万元的第一轮融资。除了资金支持外,机构还积极帮助企业对接下游应用场景,同时为企业提供创业培训、政府创新创业大赛等辅助,帮助企业与地方政府进行落地谈判。”相干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金贻荣告诉记者。
北京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科创企业往往由技术人员牵头,对于企业运营并不熟悉,需要投资机构在市场调研、战略规划、商业模式优化等方面提供针对性的战略咨询,以及在产业链资源整合方面进行支持。
“硬科技企业需要的不仅是资金,而是一整套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赋能方案。我们作为耐心资本,需要帮助科创企业家或者科学家完成从科技工作者向一个企业经营和管理者的转变。包括企业团队的搭建、人力资源结构的提升、内部财务管控体系的建立等。”李家庆指出。
尽管创投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从业者也提出,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瓶颈。
“创投机构对未来产业新赛道进行独立的深入调研,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非常重要。但国内部分机构仍习惯跟随海外成熟模式,缺乏对国内特色创新的独立判断。创投机构应当进一步加深与科研工作者的深入沟通,达成更多‘共同语言’,携手推动硬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金贻荣表示。
而对于如何进一步拓宽耐心资本资金来源,冯军伏则认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债转股+股权投资试点’‘直投+基金’为纽带,AIC可以协同发挥母行品牌效应,打通股权、信贷、债券、保险、托管、租赁等工具,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满足科创企业全周期金融需求。”
“创投机构应成为科技企业成长的‘陪跑者’而非‘猎手’。”李家庆强调,“只有当资本、技术与产业形成良性循环,中国硬科技才能真正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随着耐心资本持续入场,这场科技创新的耐力赛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加速期。”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