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

内容摘要近日,“上海对边走边吸烟的游烟族出手了”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呼吁,其他城市尤其一线城市跟进。其实早在2015年6月1日起,被称为北京“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开始施行,10年来卓有成效,北京成人吸烟率从23.4%降至19.9%,室内

近日,“上海对边走边吸烟的游烟族出手了”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呼吁,其他城市尤其一线城市跟进。

其实早在2015年6月1日起,被称为北京“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开始施行,10年来卓有成效,北京成人吸烟率从23.4%降至19.9%,室内场所禁止吸烟逐渐成为共识。

关于室外“游烟”,北京也早在该《条例》中对特定的公共场所室外区域禁烟有明确规定。不过,新京报记者近日在探访中发现,北京部分室外区域也存在“游烟”情况,且部分市民认为只要是室外就可以抽烟,对哪些室外区域禁烟的认知,也存在“模糊地带”。

控烟专家认为,《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无论是10年前还是现在,在全国范围来看都非常先进。专家们同时建议,应在特定区域增加执法力度,《条例》并不是“天花板”,在严格执行的基础上,也应与时俱进进行修订,禁烟区域也应相应扩大。

儿童医院:部分烟民对“禁止吸烟”提示置若罔闻

据媒体报道,上海曾经在调研中发现,市民遭遇“游烟”最多的前五位场所为室外排队等候区域(如景区、饭店、饮品店等)、人行道和路口红绿灯等候区域、室外游乐场、公交车站、商场及商务楼出入口等。此外,市民对学校门口(尤其是接送学生时段)、医院大楼门口和地铁站出入口三类场所的室外二手烟也反响强烈。

按照《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特定的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儿童福利机构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健身场的比赛区和座席区以及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等。

不过,究竟哪些区域属于上述场所的室外区域?《条例》没有作出明确要求,存在“模糊地带”。

新京报记者在探访中发现,这些“模糊”区域“游烟”普遍,聚集了不少吸烟者,而不少地方正是未成年人的必经之道。

3月28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在患者出口和急诊门口都有不少吸烟者。患者出口人流量较大,其中有很多孩子。距离出口几米的位置,有几个交通隔离墩,有的男士就坐在墩子上吞云吐雾,有的则站在人行道上吸烟。有的人将烟头熄灭后扔进旁边的垃圾桶,有的则干脆扔在路面踩灭。一位妈妈带着孩子从患者出口出来,见到有人吸烟,赶紧给孩子紧了紧口罩,快步走开。记者途经这里,顿时感觉烟味直扑,十分呛鼻。十余分钟,大约有10位吸烟者在这个并不属于吸烟区的地方吸烟。

3月28日下午,儿研所外,市民在马路上吸烟。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相同的情形也发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当天下午3点半,新京报记者来到该医院东门南侧入口,距离入口大约20米的路边,一位男士正在一边看手机一边吸烟,此处为出入儿童医院的必经之路。有的家长怀抱着小孩途经这位男士,他们之间的距离不过一米。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门南侧入口标识牌正下方的地面上,赫然用黄色字体写着四个大字“禁止吸烟”。东门南侧机动车出口处有一位工作人员也在吸烟,该处虽距离患者入口稍远一些,但不少儿童同样在该通道往来频繁。

医院门口的吸烟者让家长们十分不满。3月28日下午,市民吴女士带女儿来儿研所治疗感冒,医院门口的“游烟”令她十分气愤,“本来孩子就不舒服,看好病出来就碰上那么大烟味。这些烟民难道不知道这里是医院,有那么多孩子进进出出?我觉得他们应该增强些自觉性。”市民孙先生带孩子去儿童医院看病,遭遇“游烟”他更多的是无奈,“如果能在医院外侧不影响患儿出入的位置设置专门的吸烟区,是不是能够解决医院门口‘游烟’的问题?”

针对孙先生的建议,记者在儿研所采访时发现,该医院在东门外设置有灭烟处,箱体上贴有“禁止扔垃圾”提示牌,但记者只看到一位吸烟者在此吸烟。保洁人员告诉记者:“箱桶里的烟头不能满,要随时清理。还有人往这里扔垃圾,我们也得随时清理。”

3月28日下午,儿研所东门外灭烟区,保洁员在清扫烟头。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在北京儿童医院,记者并没有看到类似的吸烟区或者灭烟区。儿童医院北门的保安人员告诉记者:“医院里不能吸烟,但出了医院就能吸。”不过,记者出了医院来到马路上,这里并没有吸烟区。

少年宫:“禁止吸烟”提示牌未能拦住吸烟者

除了儿童医院,少年宫也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

3月29日上午10点半,记者来到西城区少年宫南门,门口有非常醒目的“禁止吸烟”提示牌。少年宫北门是家长接孩子的位置,此处有两名工作人员,他们手里都拿着已点燃的香烟,与他们一两米的距离,一位放学的小男孩正在等待家长。看到记者,两名工作人员迅速离开北门,走到位于北门大约10米的位置,但手中的香烟依然没有熄灭。

记者注意到,西城区少年宫为四合院式的校外机构,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3月29日上午10点半,西城区少年宫南门,“禁止吸烟”的标识十分醒目。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曾全程参与《条例》起草、调研等整个立法过程的北京控烟协会原会长张建枢介绍,家长去接孩子放学,学校门口有人吸烟,这的确是一个“模糊地带”,《条例》没有明确规定学校门口算学校的“室外区域”。

“前年,有很多人投诉称有的家长在接孩子放学的区域吸烟,因为有的学校在胡同里,烟雾也扩散不开,等孩子们出来的时候,实际上还是能闻到二手烟的。”张建枢说,按照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青少年为主的活动区域,室外也禁止吸烟。

商场:出入口吸烟情况普遍存在

除了上述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其他室外区域有何规定?能否随意吸烟?

《条例》明确要求,除了上述儿童医院、少年宫等几类区域以外的其他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外区域,可以划定吸烟区。不过,吸烟区的划定应当遵守有关规定,包括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和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识;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和行人必经的主要通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等。

近日,新京报记者来到多家商场,发现商场出入口“游烟”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且部分商场没有统一吸烟区。

3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丰台区榴乡路汇琴购物中心。商场外侧有很大一片空地,四周商铺鳞次栉比,并没有发现有吸烟区。

在商场2号门附近,此处属于进出商场必经区域之一,5分钟左右有6个人在外吸烟,有顾客、外卖员,也有商场工作人员。在2号门前的人行通道上,有一名男士站在绿化带前,边吸烟边聊天,且随手将吸完的烟头扔进了绿化带。在一处玻璃门通道门口,一名外卖员边吸烟边等待取单,进入商场前将烟掐灭。汇琴购物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商场没有吸烟区,“你可以到门外面去吸,只要不在商场内就可以。”

3月29日下午,有人在汇琴购物中心2号门前抽烟。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摄

同样的情况,在附近的首开·福茂购物中心也有出现。首开·福茂紧邻宋家庄地铁站,商场前空地不算太大,人流更加密集,记者在此驻足几分钟,看到数人在离商场不远处吸烟。该商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出商场南门右转就是吸烟区。记者按照指引来到这处吸烟区,吸烟区设置在两堵墙之间,是一个没有门的空间,外面墙上挂着“无烟商场 禁止吸烟”的牌子,内部放了6个灭火器、1个放烟头的垃圾箱。有一名男士正在此处站立吸烟。不过,这处吸烟区紧挨着商场南门,再往右就是宋家庄地铁站I西北2口,吸烟区前常有来往的行人。

首开·福茂购物中心南门外的吸烟区,墙上挂着“无烟商场 禁止吸烟”的牌子。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摄

3月29日中午,记者在西直门凯德茂商场西门看到,两位男士在门外吸烟。这个位置距离西门入口五六米,两人都面朝墙壁抽烟,地面上有七八个烟头。商场保安告诉记者,商场内不能吸烟,商场外没有吸烟区。

3月29日中午,西直门凯德茂商场西门外有两位吸烟者。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3月29日下午4点左右,在新华百货商场南门,一位餐厅工作人员正背靠墙吸烟,“商场没有吸烟区,所以就只能来这吸烟,吸完了赶紧再进去。”

商场外侧是否有必要设置吸烟区?3月29日中午,在西直门凯德茂和朋友逛商场的市民张先生认为,可以设置吸烟区,“跟朋友在商场看电影、吃饭,好几个小时不能吸烟,对烟民来说不太现实,只能选择到商场外吸烟。如果有吸烟区会好一些。”

不过,记者采访中发现,对室外吸烟点设置与管理,比如设置的位置、与出入口的距离等,北京并没有出台具体标准。

也有市民持不同观点。29日下午,李女士和家人一起来到汇琴购物中心。李女士表示,也发现外面有人吸烟,但自己并不太在乎这种情况,“因为北京室内是不让吸烟的,如果室外也不让吸,那不太现实。”李女士说,自己带孩子远离吸烟的人就可以了,如果要求商场等场所管理室外吸烟的情况,也会增加商场的成本。

地铁站口:有乘客一出站立刻掏出香烟

仔细查阅不难发现,其实《条例》早已有相关要求,个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在禁止吸烟场所和排队等候队伍中吸烟;在非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的,应当合理避让不吸烟者,不乱弹烟灰,不乱扔烟头。

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铁站口的“游烟”也十分明显,这同样困扰了很多市民。

3月28日下午1点半左右,记者从2号线朝阳门站A口出站来到朝外大街。朝外大街聚集了不少商场、餐厅、写字楼,站口二三十米范围内人流量非常大。这一路口有四位男士正在聊天,其中两位在吸烟。此外,陆续出站的乘客中,有人迫不及待地掏出打火机,赶紧点燃手中的香烟。

3月28日下午,2号线朝阳门地铁口,几位男士聚在一起聊天,其中有两位手中有点燃的香烟。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记者在西直门外公交车站也曾多次遇到在站台内吸烟的候车者。该站是个大站,有多辆公交车停靠,早高峰乘车上学的孩子非常多。对于在公交车站吸烟的市民,市民武女士十分无奈:“孩子每天早晚都坐公交车上下学,一般需要等七八分钟,在站台上总能遇上吸烟的。孩子年纪小,让她自己一个人去劝阻吸烟者我也不太放心,所以只能让她尽量离二手烟远一些。”

3月29日傍晚,记者来到四惠东站地铁站A口以及附近的公交站台,此处地面几米范围内有近十个烟头,可见平时在此处吸烟者并不鲜见。此外,从地铁站口走到附近的康家园小区,七八分钟路程就遇到了5个边走边吸烟的“游烟”族。此处路段并不宽敞,与吸烟者同方向步行的人很容易吸到二手烟。

“我可烦烟味了,我觉得应该管理一下在室外人员密集场所吸烟的情况,”市民郭女士告诉记者,“每次路过吸烟的人,我都屏住呼吸,但走出一段路还是有味道。”她说,经常有人边走路边吸烟,在公交车站等车、接孩子放学时,也常有吸烟的人。“公交车站是禁止吸烟场所,但实际上没人管。”郭女士说。

专家:治理“游烟”、电子烟问题都应提上修法议程

曾全程参与《条例》起草、调研等整个立法过程的北京控烟协会原会长张建枢表示,《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的相关规定确实还存在一些“模糊地带”,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公众对控烟有了更高要求,控烟法规也应当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修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原主任、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垣多年来从事控烟工作,她表示,北京的控烟条例无论是十年前还是现在,在全国范围来看都非常先进。

与此同时,姜垣也关注到学校、少年宫、幼儿园、儿童医院等室外环境仍有吸烟的情况。尽管控烟条例并未明确指出上述区域禁烟的具体范围,但姜垣认为,这些区域范围并不“模糊”,学校的大门口内外,应为禁烟区,应在这些区域加强禁烟执法力度。

3月28日下午,儿研所外,市民在马路上吸烟。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根据《条例》,在除了学校等其他禁止吸烟场所或者排队等候队伍中吸烟的,由市或者区卫生健康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0元罚款,拒不改正的,处200元罚款。那么排队等候队伍的长度如何界定?姜垣解释说:“三人以上即为排队,因此北京的公交车站从理论上来说也是禁烟的。”她建议,公交车站的禁烟一方面可由志愿者执行,另一方面也呼吁市民朋友加入禁烟宣传的队伍中。同时,也可以在公交站台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

张建枢也指出,《条例》并没有规定公共汽车站这种露天的场站不能吸烟,只是规定在排队等候区禁止吸烟。但现在看来,“这条规定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应该修改”。在他看来,治理“游烟”、电子烟问题都应提上修法的议程。

那么地铁口、火车站出站口等人流密集的区域,是否有必要设置吸烟区?姜垣表示,北京可以借鉴日本京都等城市的经验,在不影响其他公众通行的区域设置吸烟区。“火车停靠后,大家都在拥挤着从出口出站,那么吸烟区就可以设置在远离出口的位置,比如车头或者车尾,这样可以让吸烟者‘反向’走到吸烟区,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过渡和休息。”

姜垣表示,经过十年的发展,北京的控烟条例仅修改过一次。她以中国香港地区举例说,2007年香港公布公众场所及工作间的禁烟措施,此后进行了十多次修改,并且禁烟范围不断扩大,包括公园、汽车换乘站等都规定了禁烟范围。姜垣说:“北京的控烟条例不是‘天花板’,应该不断地扩大禁烟范围。”

她同时建议,加强禁烟执法力度,持续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提高公众对香烟危害的知晓率。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王景曦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9